课件导航
第一章 绪论
1.0 绪论 1.1 内燃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2 内燃机的发展简史 1.3 船用柴油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柴油机在船舶上的布置
第二章 工作原理
2.0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2.1 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名词 2.2 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2.3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2.4 二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2.5 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6 增压柴油机的特点 2.7 多缸柴油机的工作次序 2.8 内燃机的分类
第三章 内燃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0 内燃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1 动力性指标 3.2 经济性指标 3.3 重量和外形尺寸指标 3.4 排气污染指标
第四章 运动机件
4.0 运动机件 4.1 活塞组 活  塞 活 塞 销 4.2 连杆组 4.3 曲 轴
第五章 固定机构
5.0 固定机构 5.1 气缸盖 5.2 气缸套 5.3 机体与机座
第六章 配气机构
6.0 配气机构 6.1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气阀式配气机构的布置   凸轮轴的传动方式 6.2 气阀式配气机构的组成及零件   气阀的传动机构 6.3 配气相位与气阀间隙
第七章 柴油机的燃油系统
7.0 柴油机的燃油系统 7.1 输油泵 7.2 滤清器 7.3 喷油泵 喷油泵的结构 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供油调整 7.4 出油阀 出油阀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等压式出油阀 7.5 喷油器 闭式喷油嘴的种类 泵-喷油器 P-T型喷油器 7.6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第八章 调速器
8.0 调速器 8.1 调速器的分类 8.2 典型调速器结构原理介绍 8.3 调速器的工作指标 8.4 液压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8.5 电子调速器的基本原理
第九章 内燃机增压系统
9.0 内燃机增压系统 9.1 内燃机增压的基本概念 9.2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9.3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9.4 涡轮机的基本原理 9.5 涡轮增压器
第十章 润滑系统
10.0 润滑系统 10.1 内燃机的润滑方法 10.2 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10.3 典型内柴油机的润滑系统 10.4 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 10.5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第十一章 冷却系统
11.0 冷却系统 11.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1.2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第十二章 起动系统
12.0 起动系统 12.1 电力起动系统 12.2 压缩空气起动系统 12.3 改善起动的措施
返回首页

第二节 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按照润滑油大量贮存的部位不同,润滑油循环系统分为干曲轴箱式和湿曲抽箱式两种。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湿曲轴箱式润滑系统 
  下面的动画是湿曲轴箱式润滑系统工作示意图。 润滑油部贮存在油底壳内,当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通过油池内的滤网和油管进入齿轮式油泵6,再经过粗滤清器l被压送至主油道3,然后分别进入各个主轴承,配气机构凸轮轴承等部件,其中冷部分润滑油经细滤清器4间到油底壳。进入主轴承的滑油别沿着曲轴内的油孔进入连杆大端轴承,然后再送至连杆小头轴承。从连杆轴颈两端流出的滑油,靠曲柄的旋转运动甩至气缸、活塞或活塞销等摩擦表面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滑油都回到油底壳中。所以,这种湿油底壳式润滑系统,也是属于压力循环润滑和飞溅润滑的混合方式。

二.干曲轴箱式润滑系统 
  这种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动画所示。主要用于船舶、赛车、航空以及某些运运输机械等的发动机上。它有独立的油箱,可贮存较多的润滑油,而且布置公比较自由。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滑油很少,这样可以缩小油底壳的尺寸。当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被供油泵2从油箱l内通过油管不断地输送到各润滑表面。 

 为了保持油管内的正常压力,安装有定压阀,通过调节它来控制主油管内的最高压力,一般在0.3~0.9MPa之内,并用它来防止低温起动时所产生的高压而导致油管的破裂。 
  系统中装有滤清器,用来过滤滑油中的杂质,将清净的润滑油送至各摩擦表面。这能减少发动机各部件的磨损和延长滑油的使用期限。 
  在现代发动机中,由于功率不断增大,各受力零件的单位载荷很高,润滑各摩擦表面的滑油受热很大,温度很高。因此必须对调滑油进行强烈的冷却,为此系统中装有滑油冷却器。当发动机刚起动时,滑油温度较低,不需要冷却,这时从油底壳抽出的滑油可不经过冷却器而通过旁通阀回到油箱。根据发动机负荷及润滑油的温度,有的可以自动地控制旁通阀的开度大小或全关,从而达到对润滑油的适当冷却,使润滑油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润滑各摩擦表面之后的润滑油都回到油底壳,然后用抽油泵将润滑油抽出送至油箱中,为了在吸入空气和泡沫时仍能保证足够的油量,抽油泵的排量要比供油泵大得多。
  监视润滑系统的状态,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监视就是在发动机的正常的工作中注视润滑油的温度和压力,并定期用油标尺检查油箱内的润滑油水平面。当往油箱中加油时,要考虑到循环润滑油中含有泡沫而使体积增加,不应加满,加油应不超过规定的油箱容积,一般约为油箱的70~80%。 
  在主油管中装有压力表M,以便测量润滑油的压力。压力表装在检查仪表盘上指示出主油道的润滑油压力,通常是进入主轴承的压力。 
  润滑油的温度用温度表7测量,它的传感器通常接在回油管上。
  此外,为了防止起动时各运动部件之间可能产生干摩擦,在小型发动机上装有手摇泵,而在中、大型柴油机中用电动泵,在起动前将润滑油予先供入主轴承等各摩擦表面。
  干油底壳式润滑系统的特点是:
  (1)发动机用于船舶和运输式机械上时,可以防止工作过程中油面产生波动,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润滑;
  (2)减少曲轴箱内高温气体对润滑油的影响,防止润滑油的劣化变质,延长其使用期限;
  (3)油底壳容积可大大缩小,使发动机结构高度降低,这对坦克和运输用发动机等特别有利。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