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导航
第一章 绪论
1.0 绪论 1.1 内燃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2 内燃机的发展简史 1.3 船用柴油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柴油机在船舶上的布置
第二章 工作原理
2.0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2.1 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名词 2.2 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2.3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2.4 二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2.5 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6 增压柴油机的特点 2.7 多缸柴油机的工作次序 2.8 内燃机的分类
第三章 内燃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0 内燃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1 动力性指标 3.2 经济性指标 3.3 重量和外形尺寸指标 3.4 排气污染指标
第四章 运动机件
4.0 运动机件 4.1 活塞组 活  塞 活 塞 销 4.2 连杆组 4.3 曲 轴
第五章 固定机构
5.0 固定机构 5.1 气缸盖 5.2 气缸套 5.3 机体与机座
第六章 配气机构
6.0 配气机构 6.1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气阀式配气机构的布置   凸轮轴的传动方式 6.2 气阀式配气机构的组成及零件   气阀的传动机构 6.3 配气相位与气阀间隙
第七章 柴油机的燃油系统
7.0 柴油机的燃油系统 7.1 输油泵 7.2 滤清器 7.3 喷油泵 喷油泵的结构 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供油调整 7.4 出油阀 出油阀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等压式出油阀 7.5 喷油器 闭式喷油嘴的种类 泵-喷油器 P-T型喷油器 7.6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第八章 调速器
8.0 调速器 8.1 调速器的分类 8.2 典型调速器结构原理介绍 8.3 调速器的工作指标 8.4 液压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8.5 电子调速器的基本原理
第九章 内燃机增压系统
9.0 内燃机增压系统 9.1 内燃机增压的基本概念 9.2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9.3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9.4 涡轮机的基本原理 9.5 涡轮增压器
第十章 润滑系统
10.0 润滑系统 10.1 内燃机的润滑方法 10.2 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10.3 典型内柴油机的润滑系统 10.4 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 10.5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第十一章 冷却系统
11.0 冷却系统 11.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1.2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第十二章 起动系统
12.0 起动系统 12.1 电力起动系统 12.2 压缩空气起动系统 12.3 改善起动的措施
返回首页

典型调速器结构原理介绍

  一、调速器的结构[动画演示]
  下图为RSUV(Z)型调速器分解图,点击图片的各个部分将有详细的介绍:
调速器各部分虚拟模型: 导杆] [飞锤] [滚动轴承] [弹簧摇臂] [调速器

  二、工作原理

  1、启动 
  发动机停车状态,调速手柄向增速方向移动,拉力杆同大螺钉接触,通过起动弹簧作用把供油拉杆往增油方向拉动,滑套将飞锤推向闭合,丁字块与拉力杆随之分开而前移。起动后,离心力克服弹簧力使供油拉杆向减油方向移动,起动结束。
  2、怠速
  调速手柄置于怠速位置,调速弹簧拉力减小,飞锤在低转速张开,滑套将拉力杆推向同怠速付弹簧接触,发动机在怠速范围内运转,此时飞锤的离心力与调速弹簧、怠速付弹簧和起动弹簧合力相平衡,使发动机保持稳定的怠速 。
  3、加载
  调速手柄的位置对应一定的转速,负荷改变调速器能自动调整。如果将调速手柄从怠速移到最高转速位置,此时调速弹簧拉力增加,拉力杆同大头螺钉接触,滑套前移,供油拉杆处在全负荷位置。当转速升高到使离心力同调速弹簧拉力平衡时,发动机处于全负荷最高转速。
  4、空转
  发动机转速继续升高,飞锤离心力增加,并克服调速弹簧的拉力推动拉力杆后移,也压缩怠速付弹簧,通过杆件系统,供油拉力杆向减油方向移动,保证发动机不超过规定的最高转速。
  5、停车
  调速器后壳下侧装有停车装置,在任何工况下,转动停车手柄,都能使供油拉杆向减油方向移动,直到断油为止。


<<上一页下一页 >>